“余程东”被“骁米集团”挖走,谁来管管短剧? -

来源:人气:151更新:2025-07-16 18:18:41

近日,一位名为“余程冬”的技术专家遭遇解雇,随后却传出被“骁米集团”以高额薪酬挖角的消息,据悉其将投身于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领域。令人不禁质疑,当前的短剧产业是否亟需整顿?值得注意的是,这位研发大神“余程冬”恰为某短剧男主角的姓名,其剧情设定竟与华为创始人“余总”产生关联。更耐人寻味的是,“骁米集团”的董事长名为“苏柒”,与小米汽车的品牌名称存在发音上的巧合。

剧情荒诞不经,令人难以置信。汽车刚上路三十秒便自燃爆炸的桥段,堪称对现实逻辑的彻底抛弃。编剧似乎将科技界精英视作任人摆布的棋子,连基本的法律风险都视而不见。单从简介就能预见这是一部"神剧",竟让观众萌生付费观看的冲动,然而最终却发现作品已被平台迅速下架,令人哭笑不得。

暂且不深究单部剧的兴衰成败,而是将目光投向其背后的短剧产业全景。为何这一领域竟迅速崛起为资本竞相追逐的价值千亿美元的产业,使得横店的群演群体迅速崭露头角,甚至好莱坞也开启对中国模式的模仿之路?

从最初被忽视的微短剧形态,到如今成为影视行业的重要支柱,这一转变或许令你难以置信。2024年,微短剧市场规模已突破515亿元,其体量甚至超越了同期425亿元的全国电影总票房。值得关注的是,这项产业自2019年起步,仅用五年时间便实现了相当于传统影视行业数十年发展的成就,行业分析师预测,未来三年内有望冲击千亿元市场门槛。

2023年,电影《无双》的横空出世标志着短剧付费模式的元年正式开启,该片作为行业突破性代表作品,引发了短剧市场前所未有的关注与热潮。

紧随其后,《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》在2024年春节期间成为现象级爆款,使得“鸡汤教母”咪蒙再度走红,一个寒假便轻松赚取一个小目标。据传这部剧仅拍摄了10天,后期投入仅8万多,堪称小投资大回报的典范。其背后的投流公司更是月入4亿,难怪有人感叹“这比电信诈骗来钱还快”。

资本加速涌入短剧领域,市场热度持续攀升。王晶、周星驰等知名导演相继参与制作;阅文、掌阅两大文学平台展开激烈角逐,横店集团更是以"竖店"之名开启全新赛道。据最新数据显示,截至2024年12月,全国短剧观众规模已突破6.6亿人次,占网民总数的逾50%,这一数字甚至超过了外卖服务的使用频率。

为何短剧能持续吸引观众的目光?究其本质,短剧深谙人性之妙。编剧们精妙地把控节奏,通过‘5秒立人设、10秒出反转、20秒见打脸’的紧凑结构,将观众情绪推向高潮。前一秒男主还在工地搬砖被训斥,转眼便挥霍黑卡收购企业;女主刚经历婆婆的刁难,随即揭示豪门千金身份……这种‘扮猪吃虎’的戏剧张力犹如过山车,持续刺激观众的肾上腺素,促使多巴胺疯狂分泌,营造出令人上瘾的沉浸感。每一部剧作都充满了爱恨情仇的交织与权钱博弈的冲突,情节中的冲突犹如密集的鞭炮声,让人欲罢不能。

无论剧情是否合情合理,极致的爽感才是核心追求。你明明知道现实中的概率几乎为 zero,却依然无法抗拒这种想象——当霸道总裁与酒店保洁的设定在荧幕上碰撞,荒诞与浪漫交织的叙事魅力让人沉迷。

如今,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碎片时间变得尤为珍贵。短剧以每集仅需两三分钟的紧凑时长,使得人们在等公交的十几分钟内便能轻松追完五集,相较之下,传统电视剧动辄长达七八十集的冗长篇幅,反而容易让人在不知不觉中陷入"见缝插针式"的沉迷状态。

相较于长剧,短剧尽管常因内容敏感性在审核门槛上反复调整,却展现出更为多元化的题材包容性。无论是权谋纷争的豪门家族故事,还是穿越时空改写命运的奇幻叙事;不论是描绘乡土人情的田园爱情,还是构建宏大世界观的科幻奇观,短剧创作始终保持着极强的探索欲,几乎能涵盖观众所有想象力的边界。

当年轻群体沉迷于古偶、现偶时,中老年观众却对“老偶”题材欲罢不能。《闪婚老伴是豪门》《闪婚五十岁》等短剧精准狙击中老年人群,用戏剧化的剧情设置和情感共鸣牢牢抓住他们的注意力,甚至让一些银发族在追剧过程中不知不觉投入了更多时间与精力。

情感共鸣的边界远比想象中更模糊。无论是华尔街的金融精英,还是非洲的普通农民,人类对故事的情感需求始终如一。在东南亚,不少人因向往短剧的叙事魅力而主动学习中文;而在大洋彼岸,"霸总"人设的潮流早已悄然蔓延至美国。这些看似迥异的文化圈层,实则共享着对戏剧性情节的渴望——毕竟在长期缺乏网文滋养的语境中,即便是最常见的情节套路,也如同开启了一扇通往新奇世界的窗。

最新统计数据显示,截至2024年10月,出海短剧类APP在全球市场的总流水已突破30亿元大关。其中美国市场表现尤为突出,占据主导地位。值得注意的是,50岁以上的白人女性用户群体成为主要付费驱动力,她们对"霸道总裁小娇妻"、"两个狼王爱上我"等类型的剧情有显著偏好,付费转化率达到50%,这一数字是亚洲地区同类用户付费率的5倍。

随着短剧的热度持续攀升,演员们的报酬也随之大幅增加。“短国”不再仅仅聚焦于资本赚取的利润,而是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明星阵容。今年,演员柯淳因出演《好一个乖乖女》而一夜爆红,短短两个月内,其在短视频平台的粉丝数便突破400多万,广告代言接连不断,甚至一部杂志的代言费用就高达100多万元。

该演员近期现身以演技为主的综艺节目,并在节目中透露个人经历。其公开报价为每日两万元。业内相关人士透露,这一收入水平仍属偏低。过去单日拍摄费用仅有300元,如今则飙升至两万元,且热门演员的档期需提前两个月预订。

在市场检验下脱颖而出的“爆款”演员,凭借每年50余部作品的高产节奏,实现月均2至3部的拍摄频率,尽管工作强度极大,却能获得可观的经济回报。如今连传统长剧演员也不甘示弱,74岁的“庆奶”已投身短剧拍摄,以五天完成57集的挑战性节奏,重新定义行业标准。李若彤跨界担任监制的短剧项目,凭借其高质量制作成功登陆卫视黄金时段,收视表现超越同期播出的长剧。

如今,避开短剧创作已难以跟上行业潮流,胡歌、雷佳音、宋佳等实力派演员纷纷加入这一领域,明星们也不再对参与短剧制作持“掉价”质疑。完美世界、欢娱、华策等影视公司加速布局,生怕错失这波市场机遇。谁能料到,曾被戏称为“草台班子”的短剧行业,如今竟成为影视圈“开饥荒”时期的关键支柱。

近年来,好莱坞影视行业面临严峻挑战,众多演员陷入失业困境。与此同时,中国短剧市场迅速崛起,为部分三线演员带来了转机。有从业者表示,参与短剧拍摄的月收入已超越好莱坞从业者的年收入,单部作品片酬增幅高达7倍。

精品化是行业破局的关键所在。随着入局者增多,行业生态愈发混乱。大量作品刻意迎合眼球经济,采用极端手法甚至突破常识逻辑,将医学与生物学领域演绎成魔幻剧场。《痔疮姑娘》这类荒诞透顶的作品堪称当代影视界的奇观,剧中霸总一巴掌消除女主痔疮的情节竟被奉为爱情叙事的经典,如此低俗套路竟能引发四次翻拍热潮。

近期一些短剧中女主生育情节频频出戏,竟出现一口气诞下五六个孩子的桥段,更有甚者将99个孩子堆叠成金字塔状。这种荒诞设定让导演与编剧陷入互相指责的泥潭,男主更将矛头指向经纪人。看似编剧胆敢创作、导演勇敢拍摄、男主大胆演绎,实则将观众视为垃圾倾倒场,毫无下限的博眼球操作令人咋舌。

无需胆怯,AI 已经彻底颠覆了短剧行业。这些人工智能不仅接过了人类创作者的接力棒,更在内容创新上玩出了令人咋舌的新花样。剧情方面频现令人啼笑皆非的设定,画面中更是屡屡出现令人捧腹的异常——主角动辄面部扭曲,肢体偶尔多出一根手指,这种猎奇元素让观众欲罢不能,常常沉迷于一集接一集的观看。如今打开短视频平台,AI 宠物的狂欢已成主流,它们时而演绎狗血爱情剧,时而制造荒诞喜剧效果,真正贴近现实的人间故事反而成了稀缺品。

当前文娱行业监管力度持续加大,各大平台正加速清理低质内容。据统计,2023年已有1200余部短剧因内容违规被下架,行业规范化的趋势已然形成。随着审查机制的完善,创作者若仍抱有侥幸心理,恐将面临更严厉的内容审核与创作限制。

在内容创作领域,套路化制作模式屡见不鲜,然而观众审美标准日益提升,短剧行业却依旧坚持模板化创作路径。缺乏内涵的优质内容终将失去竞争力,当前行业洗牌已成定局,头部企业纷纷启动裁员程序,缩减运营规模。

市场正在悄然发生变革,以往依赖套路化叙事的“快餐短剧”逐渐被行业淘汰,而像《家里家外》这样注重情感深度与现实描摹的“细糠”作品,正成为观众关注的焦点。该剧摒弃了常见的狗血剧情和重生题材,以真实而细腻的80年代重组家庭生活为切入点,上线仅三天便突破10亿播放量,为行业树立了新的标杆。

短视频领域的激烈竞争仍在持续,然而快速牟利的时代已悄然落幕。事实上,充值过亿的爆款案例寥寥无几,业内普遍遵循“二八定律”,多数领域难逃此局。在表面繁荣的图景下,90%的参与者逐渐边缘化,有人因失利而破产,也有人刚刚萌生希望。这个曾依赖粗放式发展突围的行业,正面临从流量驱动向内容沉淀转型的关键节点。当套路化的内容模式已难以为继,唯有通过精品化战略才能破局。否则,相较于AI打造的萌宠形象,传统内容形式或许显得乏味。

Copyright © 2023 www.jdw8.com